查看原文
其他

谜底是信任!

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选 2022-10-26


信任,触摸不到,但生活中却必不可少。


曾经有人说,常识就像空气,然而,比常识更像“空气”的,其实是信任。


孔子更是说,“民无信不立”。他认为,一个国家可以缺少军队,甚至可以缺少食物,但唯独不能缺少信任,否则国家就会崩溃。


信任,人们曾经拥有,但现在越来越少。


飞速的城市化、市场转型,将中国两千多年的熟人圈子,抛进了陌生人社会的市场规则。旧的道德伦理被边缘化,新的文明底线尚未确立。


◎技术革命加大了信息不对称的趋势。分工合作的频次越来越高,欺骗的成本却越来越低。


◎市场让普通人获得了竞争经济、荣誉的机会,也助长了从上到下的投机心理。毁约的诱惑大大增加,法律的防范机制时常失灵。


巨变时代,意味着传统信任机制的破坏,但巨变的时代,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信任。


信任,人们都想从别人身上看到,但自己却很难做到。

今天,人类的文明程度、资讯的发达程度、法律的完备程度,都堪称历史之最。但是,我们今天的生活,已经被信任危机包围——


老人孩子倒地无人敢扶;亲人因债务纠纷反目成仇;上市的电商平台,却充斥着假货。有人选择私下媾和,于是一方公开售假,一方知假买假,彼此心照不宣,让更多人重复上当,连博弈都省了……


如果说我们陷入普遍的“信任危机”,恐怕没有人会反对。而且,今天的“信任危机”,还不是简单的信任与否的问题,而是“信任自己不信任的”怪圈:


很多做餐饮的,从不吃自己店里的东西;很多做编辑的,很少回头去读自己编辑的书——自己不信任自己,但却能在不信任的事情上耗上半生。


公共生活中,上面两种“信任怪圈”也不鲜见:说一套,做一套的“双面人”不奇怪,愿意信任才奇怪。

 

总之,人人都知道信任很重要,但人人都被被信任危机包围。离开了信任,今天我们拥有的、享有的一切,总有一天会以比获得它更快的速度失去。


空洞的道德说教没有意义,重建信任的前提,是先从“信任怪圈”切入,真正理解信息、信任与法律各自的本质,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,并用这些洞察,解读历史与现实中的种种“信任危机”。


为此,我们特别推荐这本思想者、经济学家张维迎的《信息、信任与法律》,这不仅是一本“中国人写给中国人”的好书,直面当代中国的现实境遇,而且不断回望文化传统。并切合中国实际,从道德培育、自发社会规范等方面,对“如何重建社会信任”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。感兴趣的书友,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,一键收藏!


▍延伸阅读

为什么对每个人都有利的集体行动,却常常难以实现?

徐贲:现代犬儒主义的良心与希望

哈耶克:在自由与奴役之间,没有第三条路

许小年:我说真话,只是因为说假话难受

张维迎:市场经济的最大受益者,其实是普通人

信任的“情绪怪圈”:今年,许多人为什么更愤怒了?

一个人只有不自欺,才能不被人欺

哈耶克|为时代“立法”,为人类秩序“解毒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